九旬老人赡养难,倾心调解护“夕阳”
“你们这么忙还特意过来看望,实在是太感谢了!”今年4月,南漳法院武安法庭成功调解了一起赡养纠纷案件。由于当事人王婆婆已有96岁高龄,武安法庭庭长乔荣一直放心不下,在结案几天后,便带领干警们前往老人家中进行回访,详细了解案件审结后的履行情况以及老人的生活状况,并督促老人的儿子们积极履行调解协议中的内容。
王婆婆系四个儿子的母亲,其丈夫已经去世,王婆婆卧病在床,无收入来源,而四个儿子家庭情况各有特殊,有的想减轻或逃避赡养义务,并且四个儿子间已经就老人赡养问题闹过不少矛盾。无奈之下,王婆婆起诉四个儿子承担赡养义务。
面对这一家庭矛盾,简单的判决或许能一时地“结案”,但无法“解纷”。承办法官乔荣遂决定采用先行调解的方式化解家庭矛盾。未曾想调解伊始,一家人便争吵不断,相互指责。
大儿子
“我作为长子,以前赡养爷爷奶奶的时候都是我出的力,弟弟们也是我帮忙带大的。况且我自己也70多岁了,也有病在身,我可不可以少出点赡养费。”
幺儿子
“母亲住在我这我没有意见,但是我的女儿也需要照顾,我担心由我一个人照顾两个需要照顾的人,应付不过来。”
三儿子
“我这里有视频为证,我母亲认可我实际上正在对她履行赡养义务,她并不想起诉我,希望法庭核实一下。”
......
初步沟通调解情况虽然并不理想,但乔荣还是坚持调解处理的办案思路,前往老人家中看望王婆婆的身体情况及生活状况,并确认起诉是否为老人家真实意思。老人家住在幺儿子家,双眼近乎失明,幺儿子常年在外务工,之前由几个儿子轮流送饭照顾,近两年老人家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但只有部分儿子挑起了赡养重担,老人家本不想起诉,但几个儿子就赡养意见不能达成一致,无奈只好将其一一告至法院。
几天后,乔荣再次组织了四个儿子共同前往村委会,在村治调主任童祖清和妇女委员张密的参与下,进行“面对面”调解。
“我家里困难,一个月只拿得出350元,多了承受不了,而且老人家的房子、社保存折都在老幺那里,我们凭什么出这么多钱。”
“我可不可以不出钱,平均下来由我来照顾三个月,在我照顾的期间其他儿子不需要再拿钱出来。”
“我们老两口年纪都大了,收入很低,而且之前也照顾过爷爷奶奶,出了不少力,我们能不能只出300一个月?”
......
眼看着几人又为了以前的嫌隙争吵起来,乔荣本着“办理一个案件、重拾一份亲情、挽救一个家庭”的原则,从法律规定和家庭伦理出发逐个谈心,分别疏导,引导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充分体谅彼此难处,讲明赡养义务应包括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藉,不能仅仅是“给钱了事”。
“不管你们以前有什么矛盾,现在的情况就是你们母亲卧病在床,各个子女都想逃避赡养义务,这是不对的。就像小时候母亲抚养你们长大一样,赡养老人是每个人应尽的法律义务,不履行赡养义务,情节严重的甚至可能构成遗弃犯罪。”
乔荣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们之前做的孝敬老人的事,都是在弘扬传统美德,后辈们都看在眼里。现在你们母亲也面临着无人养老的境地,那你们更应该团结起来好好照顾你们母亲,让她安享晚年。”
治调中心主任
童祖清
“家里兄弟姐妹多,老人家可能做不到一碗水端平,不要因为一点矛盾便把血肉亲情割舍掉了,大家的困难村里都清楚,但是再困难几个兄弟一起承担,化整为零,总能克服的。”
妇女委员
张密
经过“法官+村委”用法、用情、用心的劝解,最终四个儿子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就老人赡养问题达成一致协议。至此,这场亲情风波得以顺利化解。
案件虽已了结,但乔荣始终牵挂着老人的身体和生活情况。老人现今的生活起居情况怎么样?四个儿子是否切实履行了调解协议确定的义务?武安法庭遂联合村委会一同对王婆婆的赡养情况和子女的履行情况进行了“回头望”工作。
村治调主任
“感谢你们法庭工作人员多次来我们村组织调解,在你们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解决我们村民的赡养问题。”
王婆婆的四个儿子
“赡养费我们一定按时支付,由我们负责照顾的时间里我们一定尽心尽力地管理好老人的衣食起居,让母亲安享天年。”
家事类纠纷复杂的往往不是案情,而是背后的感情羁绊,法庭上单靠法理无法彻底化解矛盾纠纷,需要的更是情感的梳理,而非裁判的冰冷切割。下一步,武安法庭将继续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契机,联动各单位和基层组织化解家事矛盾纠纷,以更加高效、便捷、人性化的司法服务,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司法力量。
南漳县人民法院
2025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