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
——前后历时十小时,只为把法送到村民“家门口”
为深入贯彻落实队伍教育整顿相关要求,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3月25日,南漳法院薛坪法庭走进板桥镇天鹅池村,对一起兄弟妯娌之间因打架引起的健康权纠纷案件开展巡回审理,并邀请当地人大代表、天鹅池村村干部及村民共30余人旁听了庭审。
原告刘某的丈夫系被告杨某的亲哥哥。两家住在一起,平常因生活琐事偶有矛盾。一次杨某驾驶三轮车从刘某修筑的园田道路上行走时,被刘某阻拦不让通行,一时激发矛盾,双方发生口角,继而动手打架,杨某的妻子李某看到后也参与其中,最终双方都有不同程度的受伤。刘某受伤后在板桥镇卫生院住院治疗7天。为赔偿问题,刘某将杨某、李某诉至薛坪法庭。
因双方当事人都住在天鹅池村,离法庭驻地较远,且本案系因家庭纠纷引起的家人之间争吵打架,为就地化解矛盾,也为让当地群众了解法律,见证法院开庭审理案件的过程,薛坪法庭决定到双方当事人“家门口”开庭审理本案。因去板桥的道路正在维修,车辆无法通行,干警们中午12点从薛坪法庭出发,绕道薛坪镇、肖堰镇、小漳河村,全程均是弯弯绕绕的山路,待到达天鹅池村村委会时,已经是下午三点。干警们到达后迅速布置场地,组织庭审。
庭审中,法官从法律法规,乡约民俗及亲情道德对双方当事人循循善诱、耐心开导。经过法官对情理与法理的讲述,双方当事人虽未当庭达成调解协议,但矛盾比开庭前缓和了许多,双方均同意庭后调解。
庭审结束后,法官以“打架的成本”为主题,对前来参加旁听的群众讲了一堂法治教育课,旁听群众从这堂课上学到了许多法律知识。到场旁听的人大代表表示,像这样开展巡回审判和法治讲堂,让群众能参与见证案件审理过程,对诉讼活动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让司法裁判更加接地气。
庭审及法治讲堂结束后,干警们又驱车返回法庭驻地,待到达时,已是晚上十点多。
一起家人间的纠纷在法官的努力下有了和缓的余地,干警们把法送到群众“家门口”的方式,也受到了人大代表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南漳法院切实把教育整顿成果转化为忠诚履职的实际行动,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司法需求,以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为着力点,推动工作往实里做、往百姓心坎上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