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回审判+法治讲堂丨这起“牛”事调解,让乡情更浓
“真是太感谢了!案子虽小,你们一点没糊弄我们,没想到在家门口就把钱要上了!”
“既化解了矛盾,又省了奔波,真心为你们点赞!”
原告孙某攥着刚刚收到的3000元现金,激动不已。这场缘起于一头母黄牛的纠纷,在乡邻们的见证下尘埃落定。而故事的背后,藏着乡土社会里最真实的矛盾与温情。
01 4000元牛款背后的“隐形恩怨”
2022年9月,孙某将自家一头怀着牛犊的母黄牛卖给李某,双方以口头约定14000元的总价成交。李某牵走黄牛时承诺,两个月后付清全款。然而,时间悄然流逝,直到2023年腊月,李某仅支付了10000元,剩余的4000元却迟迟未到账。此后,孙某多次上门催要,李某却总是找各种理由拖延。
深入了解后才发现,李某的拖延背后另有隐情。原来,李某曾为孙某打制寿材,可孙某事后却反悔拒收。由于双方当时没有留下任何书面凭证,李某有苦难言,便将心中的怨气发泄在了这笔牛款上。
02 把法庭“搬”到村口:情理法交织的调解艺术
“民生无小事,乡土纠纷更需用‘乡音’解。”薛坪法庭庭长王娟在深入进行审理案件后,敏锐捕捉到症结:这起纠纷争议焦点明确,双方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在她看来,调解,正是解开这乡土疙瘩的最佳钥匙。
为了让当事人少跑腿、少花钱,尽快解决纠纷,在征得双方同意后,王娟法官决定将法庭“搬”到当事人熟悉的家门口,开展一场充满乡土气息的“巡回审判”。
庭审现场,王娟始终秉持“如我在诉”的司法理念,设身处地为双方当事人着想。她既从法律层面,向李某释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买卖合同的规定,明确拖欠货款需承担的违约责任,又以情理为切入点,引导孙某换位思考,体谅李某在寿木交易中蒙受的损失。
在情理法交融的耐心劝解下,僵持的局面逐渐破冰。最终,李某当场多方筹措,将3000元现金亲手交到孙某手中,剩余1000元孙某自愿放弃,双方握手言和。这场因“空口无凭”引发的纠纷,在邻里乡亲的见证下圆满化解,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03 从“空口无凭”到“法治课堂”:普法润物细无声
纠纷化解不是终点。庭审结束后,薛坪法庭书记员许方涛就地“开讲”,结合这起活生生的案例,为在场村民上了一堂接地气的法治课。“乡亲们,这买卖纠纷,特别是熟人间的口头交易,在农村太常见了!”许方涛一针见血地指出症结,“空口无凭,往往后患无穷! 无论是买牛卖粮,还是托人干活,切记:口头约定要落地,白纸黑字留凭证! 遇事依法维权,心里才踏实。”
田间地头解纷争,方寸之地见初心。每一次走进村居的庭审,每一场设在村里的普法宣讲,都是对“司法为民”理念的生动诠释,更是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坚实脚步。南漳法院将持续深化巡回审判工作,推动司法资源下沉,让法官多跑腿、群众少烦忧。
南漳县人民法院
2025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