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温情化解精神赡养难题,一句“回家吃饭”让母爱不再孤单

时间: 2025-06-24 15:33 来源: 薛坪法庭

一纸诉状背后的孤独呼唤

一场调解唤醒的骨肉亲情

“妈,咱们回家吃饭!”

b45a691de821eb60275e88e38dd15f2.jpg


近日,南漳法院薛坪法庭门前,一声迟到七年的“妈”,伴着一双儿女紧紧攥住母亲的手,瞬间融化了沉积七年的寒冰。这感人至深的场景,化作薛坪法庭最温暖的印记。

一纸诉状,揭开七年伤痕

原告刘老太(化名)一纸诉状将已成年的儿女告上法庭,要求每个子女每月支付1500元赡养费及医药费、护理费。乍一看,这不过是起因母亲年老体衰、经济拮据而引发的普通赡养纠纷。

法庭调查,真相令人心酸

薛坪法庭庭长王娟在深入审理后发现,案情远比表象复杂。原来,刘老太2018年因感情原因与前夫离婚后,便开始了独居生活。这场婚变,在母子、母女间划下了一道深深的鸿沟——整整七年,儿女从未探望过母亲,女儿甚至拉黑了母亲的电话和微信。去年一场大病,更让独居的刘老太饱尝孤寂,对亲情的渴望如潮水般汹涌。

出人意料的是,钱并非症结所在。法庭查明,离婚后刘老太经营小生意,月收入约四五千元,还有新农合医保兜底,基本生活无忧。她坚持起诉,图的不是赡养费,而是儿女的关怀与探望,是想知道儿女过得好不好,更想打破七年冰封,让儿女“回家”。


当庭泪落,隔阂下的隐情浮现

调解一度陷入僵局。儿女表示愿意赡养,却也道出难处:长女离异独自抚养幼女,儿子刚遭遇裁员失业在家,每人每月最多只能拿出500元。这与刘老太的诉求相差甚远。

当承办法官将儿女的困境一一告知,这位倔强的母亲再也抑制不住,当庭潸然泪下。“我收入够用,就是太想你们了!七年了,你们一次都不来看我……”这声泣诉,道尽了所有委屈与思念,也瞬间触动了儿女心底最柔软的角落。原来,母亲并非“苛责”,而是被长久的忽视伤透了心。

法理情交融,重架亲情桥梁

洞悉症结后承办法官意识到,此案的关键在于修复断裂的亲情纽带,满足老人迫切的精神赡养需求。一纸判决易下,但可能让裂痕更深。于是,承办法官一方面从法律层面入手,帮助刘老太子女建立基础的法律认知,另一方面从亲情感化、情理劝导的角度出发,耐心对刘老太进行疏导。

温情破冰,“回家”是最好的答案

在承办法官春风化雨般的调解下,坚冰渐融。母子、母女间多年的心结被慢慢打开。最终,刘老太当庭作出了最温暖的抉择——撤回对儿女的起诉。无需言语的催促,儿女不约而同地起身,紧紧拉住母亲的手,那句发自肺腑的“妈,咱们回家吃饭!”脱口而出。带着久别重逢的喜悦与释然,一家人相携走出了法庭。

家事无小事,桩桩件件都浸润着人间烟火,既关乎每个家庭成员的幸福,也维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下一步,南漳法院薛坪法庭在审理赡养纠纷等家事案件时,将继续坚持调解优先,融法、理、情于一体,用司法温度修复亲情裂痕,为老年人权益保障和家庭和睦撑起坚实后盾。




南漳县人事考试网

2025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