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上门“送调同行” 田间地头高效解纷
——南漳法院创新模式化解涉农买卖合同纠纷
“不用打官司,在家门口就把欠款的事儿说清楚了!”近日,在南漳县深山的田间地头,一起买卖合同纠纷在南漳法院东巩法庭干警的调解下圆满化解。南漳法院创新“送达+调解”工作模式,将司法服务延伸至群众“家门口”,让公平正义既“触手可及”又“温暖人心”。
案件回顾:一纸欠条引纠纷
2024年,被告周某某从原告黎某某处购买了一辆摩托车,并立下欠条,约定当年7月底还清款项。然而还款期限届满后,经原告多次催促,被告却迟迟未履行还款义务。无奈之下,黎某某向南漳法院提起诉讼,希望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实地走访:深山寻踪解难题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阅卷发现,本案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具备调解的基础。但在送达诉讼文书时却遇到了难题:被告周某某电话始终无人接听,文书也无法成功送达。为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办案团队没有丝毫懈怠,在村委会的协助下,深入深山找到了被告的住所。
原来,被告居住的地方信号极差,且因年纪较大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涉诉,也无法进行电子文书签收。干警们耐心地向被告解释诉讼程序,并将应诉材料亲手交到他手中。考虑到当事人出行不便,为了尽快化解矛盾,办案团队当即决定启动“送达+调解”工作机制,就地开展调解工作。
温情调解:田间地头化干戈
“都是乡里乡亲的,咱们好好把账算清楚,把问题解决了。”调解现场,干警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双方释法明理,引导他们梳理债权债务关系。经过耐心细致的沟通和对账,双方最终达成一致调解协议:被告周某某将于8月底前偿还3600元购车款。一场可能对簿公堂的纠纷,在田间地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模式升级:送调同行提效能
此次案件的成功化解,是南漳法院创新“送达+调解”工作模式的生动缩影。该模式打破传统“先送达、后调解”的办案流程,将文书送达与调解工作协同推进,充分利用与当事人接触的每一次机会,既保障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又大大缩短了纠纷解决周期,真正实现了“法官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下一步,南漳法院将持续深化“送达+调解”模式,不断优化司法服务举措,主动延伸司法服务触角,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解决在基层,用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的初心使命,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法院力量!
南漳县人民法院
2025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