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执结涉外企业纠纷 申请人送锦旗感谢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我们在行动
受疫情影响,外国籍老板被困当地无法前往中国处理事务,工厂运行停滞不前,被迫关闭,从而引发一系列诉讼案件,如何妥善解决执行纠纷,使双方当事人的利益都能得到维护?
近日,南漳法院执行干警远赴山东省泰安市,多方了解工厂实际情况,反复沟通交流后,成功执结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申请人向执行干警送上一面写有“涉外维权 耐心沟通 和解执行 司法有度”的锦旗,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2021年4月,襄阳某服饰有限公司与泰安某服饰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经法院审理后,判决泰安某公司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支付襄阳某公司货款90余万元。逾期后泰安某公司未履行义务,襄阳某公司于2021年6月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南漳法院执行局干警郑元斌承办该案后,了解到泰安某公司法人沙某(音译)系中东约旦人,在诉讼过程中该公司经合法传唤未到庭参加诉讼,亦无法联系到沙某,郑元斌前往出入境管理处查询后,发现沙某已很久没有来往中国。
这笔执行款金额较为庞大,若不能及时履行,可能会造成申请人襄阳某公司的经营损失,为尽快敦促被执行人履行义务,郑元斌与执行小组成员陈大勇一同远赴山东泰安,到泰安某公司实地勘察。
谁成想,到了目的地之后,才知道该公司情况相当复杂。沙某在山东投资公司做服装加工生意,在中国生产后销往中东,由于受疫情影响,沙某不能到国内处置公司事务,导致其公司在国内的生意冷淡,几百名员工的工资无法兑付,工厂被迫关闭,工人也在当地法院起诉,要求支付报酬,公司的工程设备和半成品的服饰也被查封,后期将由当地法院处置。得知这一情况,郑元斌二人并没有灰心,而是前往当地法院,希望能通过承办该公司案件的执行干警找到沙某的联系方式。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联系,郑元斌终于添加了沙某的微信,多次与申请人“面对面”沟通、与被执行人“隔空”交流。由于国内与约旦有时差,为了能及时了解沙某动态,郑元斌数次在深夜回复沙某的消息。最终,在郑元斌的不断努力下,促使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被执行人于2021年9月起,分10期支付其拖欠的货款。目前,沙某已通过国际转账汇款,按期支付第一期货款1.56万元美金。
对于泰安某公司拖欠的工人工资,郑元斌在和当地法院执行干警沟通后了解到,当地法院也制定了方案,确保工人工资能执行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