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案件快报

俩好友陷“三角债”,法院半小时化解恩怨

时间: 2022-04-28 21:28 来源: 民二庭

"我拿你当兄弟,你却想骗我钱?""我不是,我没有,我也是被别人骗了啊!"近日,南漳法院“隔空”化解一起朋友间的合同纠纷。

2021年5月,魏某联系朋友肖某称有个工地可以承包食堂,其可以帮助联系进场。肖某给魏某8万元,具体事宜由魏某和第三方沟通。但魏某拿到钱后,事情迟迟没有回音,本来承诺肖某十几天后就能进场的事情也不了了之。魏某退还肖某2万元后,剩余的款项一直未退还。因肖某在外地务工,便通过网上立案诉至法院,请求判令魏某立即归还欠款及利息。

承办法官阅卷后,当即联络双方当事人了解案件事实。魏某称,肖某给他的钱,他直接给了第三方,但第三方承诺的工程一直未施工,也一直未退还钱款,其也在找第三方索要欠款,却一直未能要回。了解到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承办法官向魏某阐释,对于第三方拖欠的欠款,其可以另行主张权利,但对于收取肖某的6万元,应该及时退还。现实生活中,这种“三角债”也十分常见。在经济交往中,既要诚实守信,也要慎重行事,上游的欠钱行为,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偿还下游的欠款。听到承办法官的释法说理,魏某表示自己开始也是一片好心,如今成为了受害者,同意偿还借款,但不同意支付利息。

了解到魏某的想法,承办法官再次和肖某反复沟通,希望肖某能考虑魏某的实际情况,本着解决问题的立场,双方各让一步,海阔天空。最终,双方基本达成共识。但因为双方当事人均在外地,无法到法院参与现场调解,为尽快化解纠纷,节约诉讼成本,在征得双方同意后,承办法官采用线上调解的方式,根据当事人意见制作调解笔录,在双方当事人核对无误后制作调解协议,并采用电子送达的方式让当事人签收。从双方当事人开始线上调解,到调解成功,全程只用半小时,既省去了当事人来回奔波的诉讼成本,又避免了因疫情产生的出行风险。

为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推进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今年4月初,南漳法院印发《关于开展“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该院在发挥职能作用、坚持公正司法的同时,全面开展创建活动,聚焦政治建设、诉讼服务、审判执行、作风建设等关键环节,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该案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是一起较为简单的案件,但案件无大小,每一个程序化的操作都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把群众需求“找出来”、把实事办到“点子上”,真正做到司法有力度、服务有温度、办事有速度,切实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