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法“青”枫 | 用倾听解锁“心”密码
早在中国古代,司法官员在审理案件时就逐渐形成了名叫“五声听讼”的判案方法。在现代司法实践中,“倾听”同样是法官的重要素养。法官通过耐心倾听,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事人的心声与诉求,从而做出更加公正、合理的判决。
魏荣 执行局副局长
进入法院工作五年来,我协助办理过许多案件,也接触过各种当事人。他们来到法院,带着亟待解决的纠纷,更怀揣着难以平复的情绪。他们有的焦虑、有的委屈、有的愤怒……如果我们在办理案件时,能够耐心倾听、换位思考、将心比心,那么与当事人的交流就会顺畅许多,让办案效率更高、社会效果更好、人民群众更加满意。今天我想讲述的一起合同纠纷案件中,法官将调解贯穿案件办理的全过程,在双方当事人不同的立场和观点中,用“倾听”架起了一座桥梁,帮助双方找到了共同点,进而达成和解,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调解室里的哽咽
王某
“法官,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了,店铺经营不下去了,还欠了这么多债务,合伙人现在也抽身了……”
王某攥着纸巾的手微微发抖,店铺关门、债务缠身、合伙人撤资的委屈一股脑涌上来,调解被迫中断。这是程某与王某合同纠纷案的第五次调解——原告程某坚持要拿回剩余的2.7万元店铺转让费,被告王某红着眼圈说:“投资这个店,我已经把老本都掏空了,现在真的拿不出来了。”
火锅店里的“连环扣”
程某加盟某火锅店后,因家中事务意图转让该店铺。王某与程某达成转让意向后,程某介绍王某与案外人某公司签订《品牌授权使用合同》,程某与王某签订《店铺转让合同》。合同约定,王某支付程某5.7万元转让费,包含店内设施、设备等费用,其中3万元实际为程某原加盟案外人某公司的加盟费。
王某支付3万元后,认为经营初期店内盈利不佳,说好的“手把手教经营”变成微信语音指导,且加盟商电话永远占线,导致王某想要解除与程某签订的《店铺转让合同》。协商无果后,王某停付剩余店铺转让费,程某将其诉至法院。
王某
“签合同前说每个月能赚一万多,根本赚不了那么多。还有,我交了加盟费,服务一点都没享受到。你说的会教我怎么搭配套餐,结果就是在手机上教,和实际到店指导效果千差万别……”
“开始经营营业额没有那么高也正常,我也把你拉在加盟商联络群里。我原来加盟的时候交了加盟费,你现在接手这个店铺,肯定要把我原来的加盟费用退还给我,公司也同意这样操作。我把店铺怎么经营的事项都告诉你们了,后期你们有不懂的我也都尽力解答,我该做的都做了……”
程某
面对双方当事人各执一词、互不退让的情况,耐心倾听当事人的情感宣泄,就是给予当事人最基本的尊重和最大的精神慰藉。
调解工作并非一蹴而就。虽然在前期的调解过程中,双方并没有达成一致调解意见,但在判决书印发前,承办法官决定再试一次,从情理、法理的角度帮助当事人意识到自身问题,抛弃固有执念,将注意力聚焦到解决问题本身。
对王某,承办法官从法理的角度释明:
承办法官
“对方是依据合同约定主张支付剩余转让费,虽然你对对方没有到店指导意见很大,但是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对于营业额也属于商业经营风险,在决定接手这个店铺之前,你就要充分考察。”
对程某,承办法官从情理上进一步沟通:
承办法官
“虽然法律上你占理,但是你也不想看到对方陷入困境,就这么把店铺关了。还是要充分考虑到对方的经营困境,换位思考,各退一步,争取将双方的损失降至最低。”微信里那句“谢谢你”
得益于前期的倾听,整个调解过程并不曲折。很快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王某向程某支付1.3万元,程某自愿放弃其他诉讼请求,双方再无其他争议。协议签订后,王某当庭履行全部案款,该案纠纷就此全部化解。
调解结束后,手机收到一条消息,是当事人发来的一句“谢谢你”。盯着屏幕,我再一次深刻体会到了倾听的力量。
后记:法徽下的温度
点击“结案”后,喝了口水,承办法官马上点开了新案件——这是基层法官最普通的一天。没有影视剧里的惊心动魄,有的只是一遍遍释法说理,在冷冰冰的法条与热腾腾的生活间架起桥梁。
如今,我即将从民商事审判庭轮岗到执行局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将更加用心地用耳朵捕捉当事人的诉求表达,用眼睛感知其未明说的深层需求,结合案件背景分析矛盾根源,让司法裁判成为修复社会关系的“再生细胞”,坚持办好每一件“小案”,让老百姓少几分忧愁,让社会多一分和谐。
南漳县人民法院
2025年2月25日